|
洛阳关林关圣帝君像
在中国历史上,关公是惟一被儒释道三教共尊的神灵,儒家称其为武圣;释家尊其为伽蓝菩萨;道尊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。千百年来,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,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准则。在民间的关公信仰崇拜中,关公的历史地位一直居高不下,令人仰望。他由侯而王、由王而帝、帝而圣、圣而天,完成了一个由真实的历史名人到天子、到帝君、到神灵,到全能神的完美升华。如果你到洛阳关林一逛,相信你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。
明清之前,隋唐时期,关公的崇拜只能算是地域性的,宋元时期,关公崇拜开始由地方向全国扩展。到了明清时代,关公崇拜遍及全国各地,达到登峰造极、亘古一人的程度。
明代姚宗仪在谈到关羽从人到神的过程时说:荆州牧前将军,其本号也。汉寿亭侯,其加封也。壮缪侯,唐封号也。宋真宗封义勇武安王,则王之矣。徽宗加封崇宁至道真君,则神之矣。今上尊为协天大帝,又敕三界伏魔大帝、神威远震天尊、关圣帝君,兼赐冕旒玉带,至尊无上也。
清雍正皇帝把孔子为圣,关公为神的关公的全民信仰表达的更加贴切:自古圣贤名臣,各以功德食于其土。其载在祀典,由京师达于天下,郡邑有司岁时以礼致祭者,社稷山川而外唯先师孔子及关圣大帝为然。 孔子祀天下学官,而关帝庙食徧薄海内外,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隅村墟穷僻之壤,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,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,所在崇饰庙貌,奔走祈禳,敬畏瞻依,凛然若有所见。盖孔子以圣,关帝以神。
关公崇拜给全民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补:关公精神体现了传统伦理规范为家人、为朋友、为事业、为人际交往、为社会、为国家作奉献、尽义务的道德诉求,关公待人之诚、为人之信,急人之义、救人之危的处事态度不谋而合。所以关公崇拜既有现实的意义,又有操作上的便利。为关公烧几柱香,磕几个头,表达坚守道德规范的决心,表达崇德尚义的精神追求,祈福平安健康,祈求事事顺利,祈祷招财进宝,从而以关公神灵的训诫为指导,自我勉励,自我反省,自我完善,然后轻松愉快地投入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去。
关公崇拜的本身已融合儒家的道德伦理,佛家的善良慈悲,道教的清净无为的精髓。关公崇拜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寄托,卸掉了人的心理重负,缓解了人的社会压力,同时也承载人的道德追求,坚定了人的行为理念。这就是关公崇拜的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。
关公崇拜已经走进了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,深刻地影响民族价值观和待人处世的风格。因其仁义,被尊为“忠义”之神;扬其勇义,尊为“勇武”之神;取其信义,尊为“善财”之神;爱其学义,尊为“尚学”之神。关公成为中国传统信仰体系中仅有的触角伸及各个领域的神祇,他是战神、军神、财神、雨神、农神、商业道德神、甚至计划生育神。《西游记》通天河一节中,唐僧师徒遇到陈员外的小儿陈关保,就是关帝庙求来的,至今江浙一带上了年岁的人,名字中有“关”字的人都往往与关帝庙求子有关。
民间的三百六十行商行的关公崇拜就更为离奇,据统计有:剃头、描金、皮箱、皮革、烟草、香烛、绸缎、成衣、酱园、豆腐、屠宰、肉铺、糕点、干果、银钱、典当、军界武师、教育、命相以及厨业、盐业等五花八门的行业均崇拜关公,拜关公为祖师爷、保护神。
如今市场经济时代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富翁。但古时,商业是很卑贱的行业。一般越低贱的行业,就越愿意奉一个他们这个行业出来的大英雄做行业神,包括卖豆腐的也拜关公,因为有句俗话叫:“关公卖豆腐。”关公最早从事行业的不明确给许多行业以想象空间,再加上关公本身的扶危济困,傲上而不忍下的性格,使得各行业都把关公引为自己行业中人。
在所有老百姓的心目中,关公扮演了扬善惩恶、驱邪辟魔、主持正义的保护神的角色,成为各行各业、妇孺老幼尊奉的万能之神。民间年画中的天地诸神、三界诸神或三教诸神画像中,关帝的像常常置于正中,图像比玉帝还要大,或者与玉帝同样大小,说明关公在民间的信仰神殿中,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。
民间流传的关公显圣传说及关公各种故事,相当多的渲染的是关公忠孝节义、扶危济困、行侠仗义、救民与水火、有求必应的高尚品格,既符合百姓对于关公忠义品格及神性的想象,也反映了旧时代弱势群体生存的无奈,在孤立无援的恶劣环境之中,心理上自然渴望有一个保护神,于是,武圣关公便集民间诸神之多种功能于一身,成了万能之神了,这正是关公信仰在民间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。
|
|